系统设计:按需定制整体方案,免费上门勘测
安装调试:专业团队上门安装,高效调试风速风量
售后保障:定期维护保养,24小时响应故障处理
实验室通风系统施工安装全流程,包含9大关键阶段、46项技术控制点,严格遵循GB 50738-2011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》 和JGJ/T 391-2016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》,确保安全与性能双达标:
1.技术交底与图纸确认
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验室平面图,确认通风柜、万向排气罩、原子吸收罩等设备的位置及管道走向。
明确换气次数(化学实验室10-12次/h,生物安全实验室15-20次/h)及负压要求(-5Pa至-10Pa)。
2.材料采购与验收
管道材料:
酸性气体环境:PP管(厚度≥1.5mm,耐腐蚀等级≥1.0MPa);
有机溶剂环境:不锈钢304或316L管(内壁粗糙度Ra≤0.8μm)。
风机与附件:
离心式风机(耐腐蚀、噪音≤55dB),防爆型(处理易燃气体时,防爆等级ExdⅡBT4);
VAV变风量阀(响应时间≤1秒)、面风速传感器(精度±3%)。
验收标准:
管道无裂纹、重皮,镀锌钢管切口平整度≤3mm;
风机叶轮动平衡试验合格,电机绝缘电阻≥0.5MΩ。
3.施工现场准备
实验室地面完成环氧树脂涂层(防爆区域厚度≥2mm);
预留管道穿墙套管(内径比管道大20mm,间隙用防火密封胶填充);
搭建临时用电系统(防爆开关、电缆穿管保护)。
1.管道预制与加工
切割与坡口:
PP管采用热熔切割,切口倾斜度≤管径0.05且≤1mm;
不锈钢管道采用机械割管刀,内壁无毛刺。
弯曲工艺:
PP管热弯(温度140-160℃),弯曲半径≥5倍管径;
不锈钢管道冷弯,避免褶皱。
标记移植:
切割后保留原管材标识,标注气体种类、流向及安装日期。
2.管道连接与焊接
PP管连接:
热熔对接(温度260±10℃,压力0.15MPa,保压时间≥30秒);
焊缝外观平整,无气泡、裂纹。
不锈钢管道连接:
氩弧焊(GTAW)打底,手工电弧焊(SMAW)盖面,焊缝内壁无瘢痕;
法兰连接:法兰平行度偏差≤1.5%外径且≤2mm,螺栓穿入方向一致,垫片采用聚四氟乙烯。
VCR连接:
高纯气体管道采用VCR金属密封件,确保无密封材料接触气体流通面。
3.管道布局与固定
主干管道:
沿墙或吊顶明敷,坡度≥1%以便冷凝水排放;
支架间距:管径≤50mm时≤2m,管径>50mm时≤3m。
分支管道:
从主干管顶部引出,避免液滴积聚,末端设排污阀;
通风柜连接采用软接(硅胶布,耐温-40℃至200℃)。
穿墙处理:
管道穿墙处加套管,套管内填充防火密封胶;
气瓶间与实验区管道分层敷设时,氢气管道位于上层。
三、设备安装与调试
1.通风柜安装
就位后调整水平度(误差≤2mm/m),与排风管道软连接;
安装面风速传感器及声光报警装置,视窗开启高度与风速联动控制;
测试面风速稳定性(0.4-0.5m/s误差≤10%),低于0.3m/s时触发警报。
万向排气罩与原子吸收罩安装
排气罩安装在实验台上方,排风量150-300m³/h,罩口风速≥0.25m/s;
柔性臂可360°旋转,适应不同实验操作需求;
原子吸收罩排风量400-700m³/h,罩体与设备间距≤30cm。
2.风机与控制系统安装
风机安装:
屋顶主排风机基础减震处理(弹簧减震器,固有频率≤3Hz);
出口安装止回阀,防止气流倒灌。
控制系统部署:
VAV变风量阀安装于通风柜顶部,与面风速传感器联动;
人体感应器(红外式)安装于通风柜外侧,无人操作时降低风速至节能模式;
数据接入楼宇自控系统(BAS),实现远程监控与报警。
3.系统调试
单机调试:
检查风机转向、振动值(≤4.5mm/s),测量排风量是否达标;
测试VAV阀响应时间(≤1秒),面风速调节范围(0.3-0.8m/s)。
系统联调:
通风柜面风速稳定性测试(0.4-0.5m/s误差≤10%);
房间压力差测试(负压-5Pa至-10Pa),压力传感器精度±1Pa;
联动测试:泄漏报警时,3秒内关闭对应气瓶阀及紧急切断阀,启动通风系统(排风量提升至最大)。
1.验收标准
符合GB50243-2016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、ASHRAE110标准;
提交材料:管道材质证明、焊接记录、压力测试报告、气密性检测报告、安全阀校验记录。
2.标识与档案管理
管道标识:
黄色(可燃)、绿色(惰性)、红色(氧化性)标识气体种类,箭头标明流向;
标识间距≤10m,转弯处及分支处增设标识。
维护档案:
建立管道巡检记录(每季度一次)、设备保养日志(每月一次)、应急演练记录(每年两次)。
(流程图说明:从施工准备→管道预制→设备安装→系统调试→验收交付,全程纳入BIM模型管理,关键节点设置质量停检点。)
1.氢气管道特殊要求:
禁止与氧气、氯气管道共架敷设,间距≥0.5m;
末端设放空管(高度≥屋顶2m),配备阻火器。
2.有毒气体防护:
气瓶间设置负压排风系统,换气次数≥15次/h;
管道连接采用双密封结构(如VCR+焊接),定期进行气相色谱检测(杂质浓度≤1ppm)。
3.冬季施工措施:
PP管道焊接时环境温度≥5℃,否则需预热至15℃;
吹扫用氮气需加热至20℃以上,防止冷凝水生成。
通过以上流程,可构建高效、安全的实验室通风系统,满足科研需求并保障人员健康。具体实施需结合《GB 50243-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及实验室特殊要求调整。